北京10月11日訊第十屆中國國際肉類食品博覽會近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博覽會上,一種在0度到4度之間經過24小時排酸的冷鮮肉技術備受親睞。 由中國肉類協會和世界肉類組織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肉類食品博覽會近日在京開幕。來自加拿大、波蘭等20多個國家的肉類組織帶來了經驗和做法。本屆展覽會上,冷鮮肉技術和產品成為最受中外展商關注的焦點。中國肉類協會高級工程師張子平說:“生豬屠宰之后,迅速進行0到4度的冷卻處理,持續時間是24小時,那么我們認定為是冷鮮肉。有部分的蛋白質降解為肽類和氨基酸類,大家知道,氨基酸類有一種鮮的味道。” 除了味道鮮美,冷鮮肉最大的優勢就是從屠宰加工到運輸再到銷售已經實現了全程冷鏈運行,確保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張子平說:“因為在冷鏈配送過程中,它都是全程密閉進行的,我們知道肉中有一些不良的微生物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可以對人致病,那么這種低溫環境就控制了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冷鮮肉是安全的。” 截止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冷鮮肉占到肉類消費的10%以上,但是與發達國家90%以上的占有率的差距依然明顯。根據商務部“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消費品市場冷鮮肉將達到3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