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癥(藍耳病) 病豬食欲減退,發熱至40.5-41℃,呼吸困難。懷孕母豬出現流產;運動失調和轉圈等癥;公豬性欲減退;哺乳豬出生時弱胎,精神沉郁,消瘦,呈外翻腿姿勢;呼吸困難,眼結膜水腫,個別仔豬出現震顫癥狀;斷奶仔豬和生長豬表現為持續性厭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難以及皮膚充血,耳、腹下、后腿等部位發紫。 豬偽狂犬病 此病可導致哺乳仔豬大量死亡,母豬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不育。 可采取強制免疫接種措施:后備種豬引進后進行2次免疫,每次間隔4周;懷孕母豬分娩前4周免疫,公豬每年免疫2次;斷奶仔豬8周、12周各免疫1次。 附紅細胞體病(紅皮病) 該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母豬生產性能下降,仔豬體質變差,貧血,腸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豬病初精神萎頓,體溫升高至39.5-42℃,顫抖轉圈或不愿站立,離群臥地,便秘或拉稀。病豬耳、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治療可用血蟲凈(貝尼爾)、阿散酸配合長效土霉素,同時補充飼喂生血的藥物或飼料添加劑。 豬鏈球菌病繼發混合感染 豬患感冒后易繼發此病。急性病豬體溫升高至41℃以上,食欲減退或廢絕。結膜潮紅,流鼻涕。部分病豬因發生關節炎導致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現出共濟失調、空口磨牙等神經癥狀。病豬先便秘后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后期呼吸困難,常于發病后1-3天內死亡。 及早注射疫苗能有效預防該病。發病后用強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 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 這兩種疾病都屬于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情況下每隔2-3年是一個發病循環,但由于發病規律難以掌握,因此需要在進入秋季時對母豬注射疫苗。如果發病,成年豬可注射抗生素,并補充維生素,一般經藥物治療5-7天可恢復。但是沒有斷奶的幼豬感染發病,死亡率較高而且無特效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