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三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本屆論壇輪值主席姜洋在論壇上表示,繼續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三農”。農業是西部發展的基礎,而期貨市場在服務“三農”方面大有作為。
姜洋稱,當前,農產品期貨品種總數已達13個,基本涵蓋了糧棉油糖等主要品種,但實體經濟對開發出更多期貨產品還有旺盛需求。證監會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加快推進期貨市場改革創新,完善農產品期貨品種線,主動貼近“三農”需求,研究開發油菜籽、菜籽粕、雞蛋、土豆等更多宜農惠農的期貨產品。
姜洋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西部12省、區、市共有上市公司362家,證券、基金、期貨法人機構38家。上市公司家數較西部大開發之初增加近1倍;上市公司總市值2.4萬億元,是西部大開發之初的6.35倍;西部開發13年來資本市場已累計為西部企業直接融資5010億元,是西部開發之前10年(1990-1999年)直接融資總額的9倍。
堅決遏制炒新、炒小、炒差風氣
截至8月底,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2477家,總市值20.96萬億元;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公司類信用債券余額5.98萬億元,股票市值和公司類信用債券余額都位居世界前列。
姜洋稱,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能力。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導向,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加大對關系國計民生、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的服務力度,積極支持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現代服務和“三農”等領域符合條件的公司發行上市,有效拓寬對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商業模式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能力。推出白銀期貨,研發符合實體經濟需要的商品期貨品種,啟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清理整頓類期貨交易,推動完善中遠期商品現貨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我國商品定價機制。
“不斷增強資本市場的彈性和包容能力,加快建設規范有序、層級清晰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姜洋稱,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范圍,新納入的天津濱海、上海張江、武漢東湖3個高新區的8家企業已掛牌交易。推動債券市場的規范統一、互聯互通,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累計有33家企業完成發行,募集資金29.83億元,改善了中小企業融資工具和途徑。穩步有序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引導證券公司規范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健全市場化運行和約束機制。”姜洋表示,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深化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加強對發行定價過程和財務信息披露的監管,提前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時間,公開發行審核工作流程和在審企業基本信息,堅決遏制炒新、炒小、炒差風氣,逐步改善價格結構。穩步實施退市制度改革,陸續推出創業板、主板和中小企業板退市制度,健全退市風險釋放機制與轉板機制,促進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