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畜產試驗所等開設的課程,聽到教授談到雞容易出現抗生素過量的問題,他問教授“雞沒生病為什么要吃藥?”當下立志要養無藥物的雞。
臺灣后龍鎮農會土雞產銷班第一班長魏趨鼎養雞以玉米、黃豆等取代骨粉或魚粉,作為雞的蛋白質來源,養出的雞無腥味,開創健康雞肉商機。為回饋地方,他聘用小區的中高齡婦女協助肉品分裝,創造就業機會,獲推薦代表后龍鎮角逐十大神農獎。
45歲的魏趨鼎在1996年返鄉接手父親留下的“標裕牧場”。他說,童年時光與雞緊密相連,讓他看到雞都怕,高中還沒畢業就“逃”到臺北當汽車技師、銷售員,20歲出頭年收入就破百萬(新臺幣,下同)。
他說,28歲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父親幫人作保,又被倒會200多萬元,老家差點被查封。當年借貸的利息近20%,“賺的錢只夠還利息”,父親養雞、賣雞、打零工,面對龐大的債務壓力,開始借酒澆愁。他擔心父親的身體,放棄臺北的事業,帶著妻小返鄉。
魏趨鼎說,回到后龍茫然無頭緒,從年薪百萬變月領2萬,“養家都有問題”,決定接手養雞場重新出發。但他是門外漢,工作繁瑣又耗時,加上債務、父親罹癌過世等種種壓力,他得了憂郁癥,常大吃大喝,妻子覺得不對勁,才帶他去精神科就診。他說,罹病讓他回頭省思生活,發現健康才是最重要。
他參加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畜產試驗所等開設的課程,聽到教授談到雞容易出現抗生素過量的問題,他問教授“雞沒生病為什么要吃藥?”當下立志要養無藥物的雞。
他要求飼料廠以“空白生產線”做專屬配方,才不會在生產時被其他藥物污染。骨粉、魚粉等蛋白質,雖能讓雞更快肥育,但他擔心骨粉可能有狂牛癥等疑慮,魚粉多以深海小魚為主原料,容易有戴奧辛、重金屬污染等問題。所以他的雞從一日齡起即“吃素”,以玉米、黃豆作為蛋白質來源,養出來的雞吃起來無腥臭,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魏趨鼎經營養雞場,也不忘回饋,“吃素的雞”創造商機,他發現后龍地區中高齡就業困難,因此他的肉品分裝室聘用小區媽媽。他說,雖然目前僅能以時薪雇用,但未來能力所及,希望可提供穩定的工作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