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雞”帶動著京、津、冀兩市一省3萬余戶雞農致富,串聯起北京和亞洲、中東20個國家之間的肉雞養殖、消費產業鏈。這只“雞”就是華都肉雞,作為北京首農集團旗下的國有大型企業,華都肉雞在保證首都市民餐桌雞肉供應的同時,還承擔著帶動3萬余戶雞農、上下游產業鏈上數百萬人致富的責任,不懼重擔,華都肉雞讓每一戶雞農都能從中贏利。
“公司+農戶”提前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50天左右,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鎮的養雞戶翟秀臣的存折上就會雷打不動地匯入50萬元左右,這是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給他的交雞款,作為一個已經和華都肉雞合作17年的老養殖戶,他不用算就知道,一批12萬只雞的純利潤在17萬元上下。1995年,翟秀臣在華都的幫助下,在千家店鎮建成了養殖小區。
據北京養雞協會副會長劉琦介紹,目前國內肉雞行業主要有三種養殖方式:一是農戶單打獨斗的小規模養殖;二是“公司+農戶”模式,即公司與農戶簽訂養殖合同,100%由農戶按照公司統一規定,進行標準化養殖,如華都肉雞等出口型企業多采用這種模式;三是介于前兩種之間的養殖方式,即公司與農戶之間是簡單的購買關系,公司與農戶的養殖合作并非全過程。
第一種和第三種模式是目前肉雞行業主要的養殖方式,但這兩種養殖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如公司缺乏對養殖戶的有效監控,松散的監管環境留下了諸多食品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風險都由農戶一肩承擔,這不僅不利于肉雞養殖的發展,更會影響雞農的積極性,從而嚴重阻礙北京肉雞養殖業的發展。華都肉雞注意到了這一點后,采用了100%由公司統一控制的“公司+農戶”模式,如此模式,不僅大大分擔了雞農的風險,還保證了從養殖環節就提前化解食品安全風險。當然,華都肉雞為此擔當更多。
“肉雞銀行”保證每只肉雞有1.5元至2.5元的利潤
“公司+農戶”模式中農戶承擔著部分養殖風險,華都肉雞承擔著部分養殖風險和全部市場風險。劉琦告訴筆者,農戶養雞投資分兩部分:一是固定投資,即建設標準化雞舍。由于北京市對雞舍補貼1/4投資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資金壓力;二是流動資金,首批啟動資金用于購買雞苗、飼料、防疫藥品等,此資金也可通過當地養雞協會申請貸款支持,其后,可從賣雞款中扣除。以一個5000只的雞舍為例,雞舍投資需要12萬元,翟秀臣投資9萬元,可申請政府補貼資金3萬元,再加上10萬元流動資金用于購買雞苗、飼料等,總計投資20萬元左右可辦個養雞場,而這對雞農們來說就等于開了一個“肉雞銀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