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四大關鍵因素 鮑俊凱(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副司長) 肉雞產業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產業,一方面是肉雞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肉雞5周體重就能達到2千克,國內飼料轉化率最高的已經達到1.8比1,比豬的飼料轉化率高50%以上;另一方面,肉雞的生產周期比較短,5~6周齡即可上市;第三,肉雞的飼養適合集約化生產,飼養密度大,經濟效益好。從這些角度考慮,肉雞產業就是一個低碳的產業。 從我國肉雞的發展歷程來講,起初都是家家戶戶養殖的,后來發展到公司+農戶,現在集約化、現代化飼養已經普遍開始。產量從起初的每年幾萬噸,到后來的幾百萬噸,再到現在的1500萬噸。我國肉雞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從中國人口規模、土地面積考慮,肉雞產業還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今后十年,如果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發展到2000~3000萬噸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1 環境因素 養雞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沒有良好的環境是養不好雞的,外部環境中的水、空氣、人流、物流都要控制。如果把雞舍建在一個人口密度比較高、交通狀況比較繁華的地方,對疫病防控難度就會很大,而現在選擇適合養雞的良好環境很困難。雖然目前養雞在畜牧業中對環境污染最小,但是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養雞業的發展,會對養殖場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廢水、廢污要處理好,現在對養禽業糞污的處理已經有了很好的技術,盡量能制成有機肥利用起來。養雞對環境會造成影響,環境又制約養雞業的發展。如何克服這些因素,是養雞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2 生物安全 2004年發生禽流感,對家禽業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大家可能對此記憶猶新。那時候我還在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對外出口,對內種雞、肉雞的銷售都受到很大影響,人們不敢吃雞肉、雞蛋,給行業帶來了巨大損失。要搞肉雞養殖,就一定要搞好疫病的防控,包括對病死雞的處理,不要看到不行了,就拿去賣,因為有的雞是烈性傳染病造成的死亡,屠宰時如果廢污廢水到處排放,將會造成疫病向外傳播的可能。 疫情疫病對出口的影響也很大,原本有機會向日本、韓國、歐洲等地區出口生雞肉,但由于疫情疫病的影響,現在生雞肉無法出口,只能出口熟食,而且美歐還不要。肉雞出口每年僅40萬噸,這種情況維持了很多年,拓展出口市場難度非常大。 3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問題,不用我多贅述,大家可能深有感觸。1993午克球粉事件,藥殘問題整整影響我國出口3個月,損失約5000萬美元。國內食品安全也不容樂觀,飼料的問題、用藥的問題、加工環境過程中的問題、運輸銷售中的安全問題,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令最終的產品出現問題,最終產品出現問題就可能毀掉一個企業、甚至毀掉一個產業。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