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1)供需現狀 從供需情況來看,2011年肉雞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約100億只,產量是1 320萬噸,占總肉類的比重約17%,比2010年增長5%,預計2012年增長速度會放緩到4%左右,產量預計1.380多萬噸。從消費量來看,也是呈現增長態勢,總的消費量大概1 300萬噸,也比2010年有所增長,人均年消費大約1O千克。從進出口來看,2011年出口量達到了41萬噸,同比增長80%,預計2012年的肉雞出口會維持高速增長,增長率初步預計是8.5%,能夠達到45萬噸左右。2010年,中國第一次成為雞肉凈出口國家,2011年雞肉進口量進一步下降,為30萬噸,與2010年相比下降7.9%。2010年進口量和出口量出現了一個交叉,這個交叉大家也不用高興,這不是反應我國雞肉競爭力的真實水平,是對美國產品實行雙反的結果。如果雙反沒有成功,雞肉的進出口貿易會怎樣還不好說,因為據我親眼所見,美國白羽肉雞的養殖效率很高,機械化水平、自動化水平、智能化水平非常了得。 (2)面臨的形勢 從有利的條件來看,中國的肉雞生產仍有較大的空間。據美國FAPRI公司預測,到2018年,全球肉雞產量將接近8000萬噸,今后每年的增長速度仍然是2%,中國可能會比全球更高一些,達到2.5%。近年來,國家對畜牧業的認識、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最近幾年我國對畜牧業的補貼力度,支持力度有了很大提高,規模化養殖的補貼力度達到20幾個億,除此之外,還有對禽流感、口蹄疫疫苗的補貼也有很多。當然,會有人反應畜牧業里面的補貼一是補貼給了草原,另一個是補貼給了生豬,肉雞補貼相對較少,事實卻是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建議要支持肉雞產業。肉雞企業想要獲得國家更多補貼需要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支持,而這些支持是否符合公共財政補貼的理念,只有符合,肉雞產業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 肉雞產業發展方式面臨新的契機。一是整個國家畜牧業處于轉型時期。對于肉雞而言,也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從整個國家的畜牧業發展情況來看,這幾年價格波動是一方面,牛羊肉價格逐步高啟,這對肉雞產業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契機。過去我國的牛肉都是老殘牛肉,然后就是耕牛,農民養牛主要是為了耕地,現在有機械耕地了,不需要耕牛了,所以肉牛的發展動力已經喪失一半。從羊的角度,過去也是靠犧牲環境、勞動力換來的,半農半牧區,過去農民是趕著一群羊到山上去,沙塵暴來了,又禁羊限羊,過去養羊也是小群體,孩子放學了,利用路邊的草放幾只羊,現在農民工進城了,老人孩子也沒有那些閑情逸致,小規模養羊全部消失了。牛羊肉價格的快速上漲對雞肉是一個機會,事實會證明雞肉價格便宜,品質優良,會很大程度上替代牛羊肉。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