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降低雞肉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美國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上旬,美國農場玉米價格為每蒲式耳(約合25.4千克)5.92美元,折合人民幣1.48元/千克,而中國玉米的價格約2.2元/千克,要比美國玉米高出50%左右,肉雞飼料中玉米占55%左右,美國雞肉飼料成本比中國雞肉飼料成本低得多。 從我國經濟發展來看,我國飼料糧食價格、勞動力價格和燃料價格的持續增長態勢已不可避免,根據2011年11月生產監測數據,肉雞養殖成本中,雛雞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迅速,飼料總費用和人工成本生產費用中也增長較快,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29%和19.1%。通過觀察肉雞產品的歷史價格數據規律可以發現,肉雞產品價格不可能長期在高水平維持,當肉雞產品價格不景氣時,持續增長的生產資料價格必將會威脅到肉雞產業的整體效益。 根據美國農業部(L5SDA)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目前雞肉價格折合人民幣10.4元/千克,歐洲雞肉價格折人民幣11.5元/千克。中國目前的雞肉價格為13元/千克左右,是美國的1.25倍,歐洲的1.13倍,如此巨大的價格優勢,確實令中國同行產生“望塵莫及”的感慨。也使得美國和拉美國家的雞肉向中國市場大量涌入。 我國肉雞產業要降低雞肉生產成本,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我國肉雞產業勞動效率低下的問題。社會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就是衡量生產力高低的核心指標。我國肉雞產業勞動生產效率普遍較低,人均飼養父母代肉種雞約3000~5000套,養商品肉雞很難超過11000。而在歐美國家,每人可管理2棟105米×23米雞舍,平均每人可飼養35 200套父母代肉種雞;在商品肉雞的生產方面,實現高度自動化,具體體現在雞舍的發電、供水、供料、光照、環境控制等方面,全部實現自動化,每人每天可管理四棟12米×150米的雞舍,平均每人可飼養商品肉雞12~20萬只;在屠宰加方面,從雞舍抓雞,到雞肉分割、產品包裝實現全自動,每周屠宰規模為100萬只的肉雞加工廠只有職工1200人.兩條生產線平均每分鐘屠宰210只。因此在肉雞整個養殖生產過程中,歐美國家勞動效率是我國的10倍。 決定勞動力價格的只有勞動生產率這個根本性因素。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財富價值就越高,因此,勞動者的收入也就越高。勞動力價格越高,企業采用機械化及自動化設備的積極性也就越高。相反,如果一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很低,那么其勞動力價格就非常低,勞動力價格很低,企業也就沒有采用機械化及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動力。我國肉雞產業的勞動生產效率一直以來都很低,因此導致了我國勞動者收入長期在低位徘徊的局面,從而導致整個行業普遍出現招工難的現象。 1 2 3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