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早上8點半,劉宜海吃過早飯,習慣性地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視機收看央視財經頻道;外邊空壩壩上,幾名工人正在將一箱箱雞蛋裝上車,幾小時后,這批噴有“欣牧”字樣的土雞蛋將出現在成都西部禽蛋批發市場上。從2009年創辦養雞場開始到現在,劉宜海定下的存欄10萬只蛋雞的第一個三年計劃基本實現。明年初,他的第二個三年計劃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不缺精神很上進 賣過豬羊肉,開過服裝店,開過野的,還當過業務員。自2005年從成都農業科技學院畢業后,年輕氣盛的劉宜海便開始四處打拼,但每次的結果總是令他感到有些沮喪。“既沒有挑戰性,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劉宜海現在覺得,是這個發現才最終促使著他開始向長線發展考慮。 劉宜海的老家在南充市西充縣,父親在成都已經做了20多年的禽蛋生意,經營經驗豐富,銷售渠道廣泛,頭腦靈活的劉宜海就在這種看似無形的人脈資源中發現了機會。而作為劉宜海的父親,他對兒子之前的創業過程中走的每一步路都記在了心里,他發現兒子不缺奮斗精神,很上進,唯獨缺少的是人生閱歷和經驗。于是,當兒子計劃進入養殖行業的想法剛剛冒出來時,父親便滿口答應并給予鼎力支持。 自建場地謀發展 在生意場上打拼了多年的父親,在經過了前期遴選之后,最終將雞場選在了安縣花荄鎮。 因為是第一次創辦實業,劉宜海決定先“投石問路”。于是,在2008年他租下了一片場地開始進行蛋雞飼養。慢慢地他卻發現,雖然銷路不愁,可由于場地是租賃性質,即便自己有擴建廠房的想法卻不敢冒然施工建設,因為一旦租賃期滿了,假設對方不同意再續租,那么這些廠房到時候無法搬走,要想在蛋雞飼養這個行業長期做下去,就必須有屬于自己場地的廠房。 劉宜海想做事的決心和超前認識,不僅得到了父親的贊許,更為他以后的創業發展打開又一扇窗戶。于是,自建廠房的計劃開始逐步實施。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他看中了安縣興仁鄉長溝村3組的一塊山林地,因為這里不僅是當地的養殖產業園區,而且還是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按照劉宜海現在的話來說,把場址選在這里可以實現雙贏。 在接下來的近一年時間里,場址的規劃和建設在安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行的非常順利,不僅幫助建成了水泥路,沼氣池,安縣就業局還幫助提供了150萬元的貸款,加上劉宜海的父親以及愛人家里面的支持,總投資500多萬的現代化養殖場如期完工。 每周銷售50噸蛋 劉宜海注冊成立安縣欣牧農業有限公司后,2010年4月,又建立了安縣長溝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周圍小規模的飼養蛋雞的農戶吸收進來,目前從建社時的6戶發展到了105戶成員,充分利用自己的防疫、飼養及銷售渠道幫助社員致富增收。而他給自己確定的第一個三年計劃,蛋雞存欄達到10萬只的目標也已基本實現。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