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報道:養豬效益好不好,關鍵在養好母豬。而母豬如何養好,關鍵又在于如何讓母豬吃得健康? 今年6月中旬,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科技苑》欄目拍攝組一行人專程來到廣東廉江,以通過使用雙胞胎飼料養豬致富的女能人關恩瓊的成長故事為線索,從科學用料、科學養豬的角度闡述了母豬養殖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對自配料與顆粒料的優劣點進行了深刻剖析和鮮明對比,充分肯定了雙胞胎懷孕母豬料、哺乳母豬料的優質、高效之特點。7月2日18:30分,《科技苑》正式播出《別讓母豬輸在喂料上》科教專題片。 ![]() 關恩瓊是廣東省廉江市的養豬大戶,養豬11年,經驗豐富。論規模,在當地那也是數一數二,光母豬就養了600多頭。不過,就是這么一位行家里手,卻也經常會遇到讓她頭疼的事。什么事呢?關恩瓊說:養母豬碰到最頭痛的事情就是母豬不發情。母豬決定一個豬場的生死存亡。母豬不發情就意味著配不了種,當然也就懷不了小豬,對于自繁自養的大規模豬場來說,將會帶來巨大損失。 一般,母豬在上一批小豬斷奶7天后就要進行新一輪的配種了。如果這批母豬比正常配種時間晚了10天還沒有發情征兆,豬場只能把它們當成商品豬淘汰掉。所以養殖戶們都想方設法把母豬養好,讓母豬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吃得健康吃得科學,這是每個養豬場最關心的事情。養殖戶們對母豬是百般呵護,該用的招都會用上——給母豬吃催產藥、打催產針,保證豬的優良品種,保證母豬安靜的生長環境……可事實是,這些手段都用過后,發現仍然不奏效,向專家們一討教,專家明確指出——肯定是飼料出了問題。 而飼料的問題出在哪?出在自配料上。豬場缺乏必要的檢測條件和加工設備,自配料的霉菌毒素嚴重超標。而霉菌毒素恰恰是母豬的頭號殺手,它可以引起母豬發情遲緩,發情紊亂,可以導致早產死胎等等。而南方溫度高,濕度大,豬場自配飼料如果3—5天吃不完的話,剩料很容易滋生霉菌。母豬吃了霉菌毒素超標的飼料,會導致母豬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然而就像人吃了某些有毒的食物一樣,攝入量很少的時候沒有什么反應,只有當毒素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危害才會顯現出來,最容易導致的就是不發情。生產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往飼料中加脫霉劑,它可以幫助母豬把一部分霉菌毒素排出體外,緩解不發情的征兆。不過脫霉劑也是雙刃劍,它會影響母豬腸道吸收營養物質,專家建議慎用脫霉劑。 ![]() 為了控制霉菌毒素滋生,還要使用紅外檢測儀檢測玉米的含水量。如果玉米水分過高就不容易儲存,容易產生霉變;而玉米水分低的話,才有利于控制飼料成品的質量,延長保質期。雙胞胎飼料的水分控制在12%以下,國家標準是13%以下,自配料水分一般在14.5%以上,結果5到6天就發霉變質了,表面上看自配料成本很低,實際上付出的代價更大。 根據專家的建議,關恩瓊豬場的全部轉用了雙胞胎飼料,從源頭上徹底堵住了霉菌毒素,母豬吃得健康,產仔率高、成活率高。 只有選擇了優質、高效的母豬料,讓母豬吃得更健康了,豬場才可能有更好的收益。關恩瓊感謝雙胞胎的專家們給自己的母豬配的營養餐,現如今她家豬場養的母豬、小豬、肥豬,那真是一個歡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