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板塊靚麗的中報預告把我們的視線聚焦到了養殖業。 在今年宏觀數據低迷的形勢下,它們實現亮麗業績的秘密在哪里?背后有著怎樣的商業模式? 三家養豬公司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大康牧業(002505.SZ)、雛鷹農牧(002477.SZ),新五豐(600975.SH)。 前兩家走的是一條殊途同歸的路徑,其模式都是經由生豬養殖向下游延伸構造產業鏈,不同的是,兩家在選擇品種的支點上有所差別。 新五豐則不同,它走了一條多業協同發展的道路,產業鏈條更長更縱深。公司不只進行生豬養殖,還實現肉類品牌經營,靠前端養殖和后端賣品牌為著力點,拉伸了物流、交易、研發等下游產業。 大康牧業:種豬為支點 大康牧業的模式,就是以生豬養殖為起點,自上而下地打造下游鏈條,其中,作為生豬品種之一的種豬,是進行產業鏈構建的支點。 如果從生豬品種的結構看,大康牧業的布局非常清晰合理,育種豬份額接近一半、仔豬與種豬尾隨其后。 根據2011年的年報,公司總共生豬出欄量為24.31萬頭,其中育肥豬11.36萬頭、仔豬7.34萬頭、種豬5.6萬頭。整體增速實現14.29%,除了種豬下滑10.46%,育肥豬與仔豬都實現27.09%、20.94%的上漲幅度。 在保持出欄量上行的情況下,大康牧業的生豬毛利率也相當穩健。去年,育肥豬、仔豬、種豬的毛利率達到14.45%、23.28%、19.98%,同比上年,仔豬實現超過10百分點的增長幅度,而育肥豬和種豬的上行速度比較穩定,分別為3.64%、1.95%。 雖然從數據上看,育肥豬是大康牧業的主營生豬種類,不過,在打造產業鏈上,公司依托的其實是種豬,因為企業控制了種豬的源頭,而且正在疾速向下游延伸鏈條,優化產業結構。 從去年開始,大康牧業就著手布局規模化的種豬養殖。2011年,公司為了做強種豬的上游,首先收購湖南省境內澧縣平安與石門縣盛旺兩家種豬場,隨后又更改了原30萬頭規模生態養豬項目,轉而將分散于8個縣市的養殖場集中在同一地點建設。 去年年報顯示,其子公司湖南永昌畜牧于今年還引進了一批英系祖代原種豬,進一步擴大了種豬上游的規模,豐富了種豬源頭的資源配置。 此外,大康牧業所打造的產業鏈下游,4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已經順利投產。 2011年報顯示,該項目已實現進度74%左右,公司以種豬為支點,擴大規模后從上至下實現全鏈條的布局初見雛形。 雛鷹農牧:著力育種豬仔豬,產能擴張激進 與大康牧業一樣,雛鷹農牧構建養豬產業鏈的模式也是從生豬養殖起家,以生豬構成核心競爭力,然后進行飼料、冷鮮肉屠宰加工、種豬場等一系列的配套建設,以此達到縱深下游、逐步提高產業附加值,最終實現行業的全鏈條圖景。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