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產業發展到今天,可以說空前的繁榮,出現了三多現象,飼料廠家多,飼料業務員多,養殖戶多。飼料公司、飼料銷售員、養殖戶這三者是永遠不變的話題。 飼料公司爭取市場份額的常用招數 會議營銷———飼料公司在某一區域,由經銷商牽頭,集中本區域的養殖戶來聽養殖技術,從而宣傳產品,達到提高銷售量的目的。可惜由于被各個飼料公司濫用,效果不如人意。 有獎銷售———有些飼料公司采取全年達到多少噸,每噸返還多少錢,經銷商賣得越多,返還也多。經銷商對養殖戶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全年訂購一定數量的飼料,就送電視機、掛機空調、電磁爐,這些手段能捆住一部分人。 降價銷售———由于飼料價格定得太高,不被市場接受,雖然品質不錯,但銷售量不高,為了拉動需求,每噸降200元~400元。有些公司不采取直接降價,而是間接降價,采用買十送一,或買二十送一的方式,效果也不錯,前提是該飼料在本區域有很好的口碑,養殖戶相信你。 飼料公司之間競爭的結果是利潤快速縮水,有些飼料廠家受資金鏈的限制停產觀望,給飼料銷售員放假,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另外,受勞動合同法的約束,現在用人成本也在提高,采購的原料成本又居高不下,使那些本來就銷量不大的飼料公司雪上加霜。 飼料銷售員的現狀 作為連接飼料公司與養殖戶的紐帶,各個飼料公司銷售人員都能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了自己收入提高絞盡腦汁,可謂夜不能寐。 銷售人員都希望能銷售更多的飼料產品,與養殖戶搞好關系。努力發現客戶潛在需求,滿足其愿望,但各個廠家的銷售人員都明白這個道理,大家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這個廠家銷售員剛走,那個廠家銷售員又來了。 養殖戶為了應付飼料公司,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而飼料公司的銷售人員卻沒有給養殖戶帶來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也沒有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銷售人員每天還在消耗一定的財力努力尋求突破口。 養殖戶的現狀 養殖戶作為最底層的角色,沒有話語權,豆粕漲了,玉米漲了,豬價跌了,養殖戶傻眼了,而豬每天都要進食,每天需要投入,致使養殖戶收入甚微甚至虧損。 飼料公司、業務人員、養殖戶這三者關系緊密,是利益共同體,市場行情好,養殖戶賺錢了,業務人員才能賺到錢,飼料廠家才有利潤可圖。 以上都是客觀存在的現狀,如何走好自己未來之路,飼料公司、業務人員、養殖戶都要為將來仔細規劃。 飼料公司的未來規劃 積極努力地發展產業一條龍服務,飼料加工-養殖場-收購生豬(或雞蛋)-食品深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市場上有很強的話語權。 業務人員未來規劃 銷售人員在未來幾年還是發展不錯的,這是由客觀存在所決定的。中國農村地區跨度大,養殖場比較分散,養殖戶獲得的信息不對稱。畜牧業是技術服務很強的行業,以上這些都是銷售人員存在的必要性。有些銷售人員成立了專業化的銷售公司,飼料原料-飼料-獸藥-疫苗這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才能贏得養殖戶的認可。 養殖戶未來發展規劃 積累資金,擴大養殖規模,與飼料公司進行股份制合作。因為養殖戶最大的成本還是飼料,只有與飼料公司進行優勢互補,才能闖出一條生路。如果還是養幾千只雞、幾十頭豬,那么結果只能是行情好時賺不了多少,行情差時可能賠光老本。 因此,飼料公司、銷售人員、養殖戶,三者都要有危機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