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飼養 1、育雛期(0周~3周) 飼養目標是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據資料介紹,1周齡末體重每少1克,出欄體重將少10克~15克。為了讓1周齡末的體重達標,第1周要充分飼養,喂高能高蛋白日糧,能量不能低于每千克13.37兆焦,蛋白達到22%~23%,可在每百只肉雞添加蛋黃4枚、奶粉100克,并用速補-14飲水1周。2周~3周適當限飼,防止體重超標,以降低腹水癥、猝死癥和腿疾的發生率,此期飼料中蛋白不能低于21%,能量每千克12.46兆焦~13.37兆焦。 2、中雞期(4周~6周) 是骨架成形階段,飼養重點是提供營養平衡的全價日糧,此期飼料中蛋白應達到19%以上,能量維持在每千克13.38兆焦。 3、育肥期(6周至出欄) 為加快增重,飼養中要增加日糧能量濃度,可在日糧中添加1%~5%動物油脂,此期飼料中粗蛋白可降至17%~18%。 嚴格管理 1、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溫度適宜是養好肉子雞的關鍵,能提高肉雞成活率的施溫程序為1日齡~3日齡33℃~35℃,4日齡~7日齡32℃,第2周29℃~32℃,第3周26℃~29℃,4周后18℃~25℃。適宜的濕度有利于肉雞健康生長,相對濕度以0周齡~2周齡65%~70%,3周齡后55%~60%為宜。 2、低密度飼養 目的在于提高肉雞的均勻度和出欄率,推薦密度為第1周每平方米30只~40只,第2周每平方米20只~30只,第3周每平方米15只~20只,第4周每平方米10只~15只,5周后每平方米6只~10只。 3、控制光照 為了降低猝死癥、腹水癥和腿疾的發生率,中雞期應適當限制光照,其程序為1日齡~3日齡24小時,4日齡~7日齡23小時,7日齡~42日齡16小時,42日齡至出欄23小時。 4、加強通風換氣 目的是防止舍內有害氣體超標,影響肉雞生長發育,這一點在冬季尤為重要。 5、注意更換墊料 墊料要保持干燥、清潔、衛生,如潮結、發霉應及時更換。 預防雞病 1、肉雞生產周期短,養雞專業戶必須重視常發病的預防,牢固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好預防工作。 2、堅持全進全出飼養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用藥程序,重點控制雞新城疫、傳染性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白痢桿菌病、球蟲病、大腸桿菌病等疾病的發生。 4、搞好環境衛生和帶雞消毒工作,切斷傳播途徑。 5、強化飼養管理,提高雞體抗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