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無污染奶源,乳品業發展有良好基礎,發展空間很大。”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書記張春賢在會見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一行時表示,“希望伊利集團積極發揮好自身優勢,為新疆乳品業發展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張書記同時對伊利此次在新疆的大發展寄以厚望,并對潘總的戰略發展思路表示贊賞。 而對于伊利來說,新疆對伊利的全國性戰略布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新疆坐擁8.6億畝優質草場,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2%;奶源品質在全國名列前茅,天山區域日照時間更是長達16個小時,是名副其實的黃金牧場;同時新疆還擁有全國最大的進口良種牛核心群, 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和南疆綠洲具有奶牛養殖的良好基礎,農牧民養殖經驗豐富。 早在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伊利就看到了新疆強大的奶源優勢下所具備的發展潛力,在一年內投資總額接近4億元,連建烏魯木齊、石河子兩座工廠,形成了覆蓋液態奶、酸奶、冰淇淋及奶粉的全方位產品線。伊利就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掌握新疆天山、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 “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企。 新疆雖然擁有無可比擬的奶源優勢,但囿于交通、技術、經營理念等條件的限制,本地乳企多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產品利潤率低,附加值低,綜合效益不高,從而制約了新疆乳業乃至畜牧業的發展。 “十一五”以來,新疆自治區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在伊利這樣的龍頭企業引領之下,新疆奶業經濟增長方式從速度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從原料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從產品結構單一型向多元化、差異化方向的轉變。到2010年,畜牧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以上,其中奶類總產量達到250萬噸。牛奶與牛羊肉、細羊毛(絨)并列成為新疆“三大優勢產業帶”,新疆成為西部重要的牛奶、牛羊肉等畜產品基地,初步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 正如新疆奶業協會副理事長陸東林在伊利入疆伊始所說:“伊利定會利用新疆奶源優勢,打破新疆以工業奶粉生產為主的局面,提高乳品檔次及附加值,而這對調整新疆奶業市場影響是巨大的。” 據了解,伊利未來將增加建設800個不同規模的牧場,計劃2011年將在奶源建設方面的投資約14.26億元,其中用于奶源基地建設投資的資金(主要是擠奶設備、TMR、制冷罐)為1500萬元,牧場建設方面還將繼續投資(包括自建牧場、扶持家庭牧場、參股控股牧場),投資額將超過14億元。 本文來源:中國廣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