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飼料營養:飼料營養直接與仔豬斷奶后生理紊亂有關,仔豬的早期補料有助于消化道的逐步適應、促進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并且飼喂開食料的小豬能較好的保持腸壁的完整性,但早期補料并不總能促進改革胰臟發育及消化酶合成,窩與窩間及個體間存在差異。 仔豬開食料中蛋白質水平增加,斷奶后腹瀉發生率提高,這可能由于高蛋白水平導致腐敗性腹瀉及影響消化酶活力。因此階段仔豬的大腸發酵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不能很好的利用非消化蛋白質和非淀粉多糖,日糧蛋白質水平和植物性蛋白質用量過大與仔豬腐敗性腹瀉和大腸桿菌失調及氨的形成有關,此外日糧高的蛋白質水平亦會由于植物蛋白的過敏反應而引起仔豬拉稀。飼料消化障礙引起的毒副作用:仔豬飼料消化障礙有兩個方面:一是蛋白質消化障礙,未被分解、吸收的氨基酸進入腸道后,被大腸桿菌等分解,產生尸胺、組胺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引起腹瀉。二是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飼料影響蛋白質的利用、吸收,仔豬消化酶不足且活力低,難以消化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飼料,導致腸道功能紊亂而消化不良。 配制仔豬日糧不僅要考慮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還要考慮蛋白源的種類,避免使用過高的蛋白水平,適宜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亦很重要,此外配制日糧是還應考慮盡可能防止仔豬拉稀,增強其免疫力。 四、飼養管理:1、溫度、斷奶仔豬的適宜環境溫度為20---30日齡為22℃--25℃,30-40日齡為21℃--22℃,41-60日齡為21℃,60-90日齡為20℃。為保持上述溫度冬季應注意防風保溫,夏季要防暑降溫,可采取噴霧、淋浴通風等方法。2、濕度、仔豬舍濕度過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熱對豬的不良影響,潮濕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發仔豬多種疾病,斷奶仔豬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3、清潔衛生:豬舍內外要經常清掃,定期消毒,殺滅病菌,防止傳染病,控制通風換氣量,保持空氣清新減少有害氣體對豬的毒害作用。4、喂料、對哺乳仔豬進行早期強制性補料和斷奶前減少母乳,使仔豬進行飼料的過渡和飼喂方法的過渡。仔豬斷奶后3-5天進行限飼,平均日采食量160克,5天后自由采食。5、飲水、最好安裝自動飲水器,保證供給清潔飲水,若飲水不足不僅會影響仔豬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因飲污水造成拉痢等病。6、適當免疫、定期對豬群進行免疫和驅蟲,應考慮疫苗的有效期和效價疫苗保存良好與否等。 五、應激,仔豬的斷奶應激主要有營養應激、環境應激、心理應激等。1、營養應激主要表現為由液體飼料變為固體飼料使仔豬開始接觸大量的抗原,營養成分發生變化,同時失去了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的源,因此常使仔豬發生消化道疾病。2、環境應激主要是母豬的離開、環境溫度的變化及轉群和群等原因引起的環境變化。3、心理應激、母子分開及環境變化引起的心理恐懼。 斷奶應激可降低仔豬的體循環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能力,不僅影響淋巴細胞的數量也影響淋巴細胞的免疫應答能力,即淋巴細胞的質量斷奶應激會嚴重影響仔豬免疫機能的正常發育。28日齡前斷奶的仔豬其免疫機能的正常發育會嚴重阻滯,28---35日齡斷奶仔豬斷奶后的免疫能力也會嚴重受抑但要輕一些。 六、抗原抗體反應:無論是細菌性腹瀉還是飼料蛋白過敏性腹瀉,都是由于細菌抗原和飼料蛋白抗原在消化道發生抗原抗體反映的結果。 細菌抗原主要是指細菌的菌毛,有關的細菌菌毛有兩種即F4和F18,均具有抗原性,細菌通過菌毛與腸道受體相結合而吸附到腸壁上,這種抗原可誘導腸粘膜發生抗原過敏反應,導致腸組織發生損害,發生腹瀉。 飼料蛋白抗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豆蛋白,對斷奶仔豬來說引起過敏反應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蛋白抗原性過敏反應導致小腸絨毛萎縮,隱窩細胞增生,隱窩加寬,血液中抗大豆IgG升高,十二指腸粘膜嗜酸性細胞密度增加,水分及營養物質吸收不良,腹瀉率增加,生產性能下降。 飼料蛋白的抗原同其它抗原一樣進入消化道后刺激消化道粘膜發生過敏反應。抗原作用于免疫系統的效應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不同過敏反應類型,導致不同的病理學變化,食物過敏及其它腸道感染的共同表現是絨毛萎縮及隱窩細胞增生,表面上似乎是由于遲發型過敏反應所致,有試驗表明,絨毛結構受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所影響和控制。 防治措施 對病原性的除加強管理外還要進行一定的藥物防治。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止痢。應用抗菌素,如硫酸新霉素+東莨菪堿混合口服,效果極好,另外,可用慶大霉素,氟哌酸,諾氟沙星等等,同時使用收斂藥物,如:鞣酸蛋白,對嚴重下痢者還應輔以阿托品。治療的關鍵是補水工作,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補液鹽(KCl 1.5克、NaHCO3 2.5克、NaCl3.5克、 加水到1000ml)讓其自飲,不能自飲者,要灌服,當然,腹腔補液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對極度衰竭的危害病豬,要進行靜脈輸液,在輸液中加入抗菌素,VC(10%,1-2ml),加入碳酸氫鈉(3%-5%),加入強心藥和激素藥(地塞米松2ml)等。 仔豬生理:減少應激增強仔豬免疫力,進行早期補飼,以促進胃腸道的生長發育,添加酸化劑、抗生素、益生素等對仔豬生理特點加以補充。 飼料營養:避免飼料原料過于單純、高粗蛋白質和植物性飼料原料加入過多。選用優質原料,配制平衡合理的日糧提高飼料可消化性和可利用率,選用優質蛋白質原料并增加日糧中纖維和乳糖,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同時可以促進乳酸菌的增殖,同時由于消化功能不足,飼料中加入酶制劑、酸化劑、寡糖、益生素等非營養性添加劑及特定的抗生素對預防仔豬下痢,促進仔豬生長具有明顯的效果。 飼養管理方面:根據仔豬生理特點加強護理:提高欄舍溫度,早期補料,鍛煉胃腸功能,減少飼料過敏腹瀉。仔豬7-10日齡開始補料,30日齡后進入旺食期。斷奶后一周對仔豬進行限飼。仔豬飼料內添加酸化劑、抑制體內病原菌,促進消化酶發生作用,如添加2%的檸檬酸,可提高日增重和飼料效益,減少腹瀉。供給仔豬斷奶清潔飲水,防止仔豬口渴喝臟水而下痢。仔豬斷奶前后做好飼料過渡并在飼料內適當添加抗生素、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糞尿、保持欄圈干燥衛生。三是搞好防疫工作,針對豬群疫病狀況,有選擇開展工作。在飼料內添加抗菌素,以預防大腸桿菌、球蟲等病原引起的腹瀉;進行疫苗免疫,如母豬臨產前40天和15天,分別肌注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苗和初乳中的抗體。仔豬按免疫程序接種病毒性腹瀉疫苗,病毒性腹瀉疫苗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輪狀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等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