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病理發生大體分為4個階段: 1、漿液性滲出(原發性水皰)階段 FMD病毒由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或損傷的皮膚侵入機體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細胞內迅速繁殖,引起漿液性滲出形成原發性水皰,稱為第一期水皰。 此時,感染動物通常不表現臨床癥狀或只表現輕度發熱,因此往往不容易發現。 2、病毒血癥階段 通常在原發性水皰發生數小時,大量的病毒進入淋巴和血液循環系統,導致病毒血癥。此時,機體產生全身性反應,一般體溫升高,出現全身癥狀。 3、繼發性水皰階段 FMD病毒對口、鼻、舌及乳房等處的上皮細胞有極強的親和力。繼病毒血癥之后1-3天,病毒隨血液循環,抵達嗜好部位如口腔黏膜、舌頭、鼻子、蹄冠、腳趾間、蹄底等部位的皮膚表層組織內,繼續繁殖,形成繼發性水皰,稱作第二期水皰。 病毒還會在其他組織如胰腺、唾液腺、乳房腺泡與腺管上皮細胞、胃、直腸及腎臟的上皮細胞以及肌細胞內繁殖。 病毒在心肌組織內繁殖,致使心肌變性或者壞死而出現白色或淡灰色的斑點條紋,大家習慣稱之為“虎斑心”,多見于哺乳期的仔豬。 4、轉歸階段 隨著第二期水皰的發展、融合、破裂,體溫一般隨著下降,逐漸恢復到正常,病毒從血液中逐漸減少至消失,病豬即進入恢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