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3月7日到3月11日的一周)國內四級豆油現貨價格下跌150-250元/噸,保持在10000-10200元/噸之間。 24度棕櫚油現貨下降150-300元/噸,保持在9400-9800元/噸之間。港口棕櫚油庫存上升。從30.5萬噸上升到39.5萬噸。 部分地區菜籽油現貨價格下跌100-200元/噸,保持在10200-10600元/噸之間。 國內產區大豆現貨價格穩定,保持在3880-4140元/噸;港口價格穩定,維持在4250-4300元/噸。 國內三大油脂期貨均表現出弱勢,棕櫚油最弱,主要是由于全球棕櫚油有望再次增產,馬來西亞2月份庫存上調而出口需求減弱,隨著棕櫚進入消費淡季,走勢較弱于其他油脂也屬正常,同時兩會期間也使油脂交投謹慎。 本周可以說是一個“多事之周”,歐洲方面再次出現評級下調,經濟放緩憂慮抬頭,導致金融市場低迷;地緣政治問題雖有穩定,但仍需觀察事態發展,原油應聲而落;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強地震,目前損失無法估計,但至少下降日本1%的GDP水平,國內兩會在進行之中,2月份CPI4.9%高于預期,控制通脹勢在必行,緊縮政策恐繼續。 雖然突發事件對期價的影響是短暫的,但是從歷史來看,在關鍵時刻突發事件的發生對行情有較大的影響,此次由于資金面和比價關系推高的大豆期價可能在事態的發展中大幅下挫,因為支持其上漲的資金面可能受到避險因素而無法推高期價。 從基本面來看,美國農業部報告確認了南美大豆豐產的預期,對本來脆弱的高價又帶來較大壓力,種植面積小幅增加也基本得到各界的認可,隨著后期南美收割完畢,供應面寬松的格局將逐步顯現出來。 下周來看,日本地震的后續仍將關注,避險成為關鍵。由于日本農產品進口占國內消費的90%,短期內可能動用庫存解決國內危機,后期進口增幅有限;地緣政治問題對原油指引有所弱化,生物能源的炒作也將會減緩,而國內緊縮政策還會持續,豆類油脂仍將維持弱勢格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食用油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