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癥狀和病變 病豬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呼吸困難,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急性發病的豬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或停滯,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生長肥育豬經常發生“13~15周齡墻”和“18~20周齡墻”,生長育成豬表現為發熱、隨之出現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負擔加重或呼吸困難。 所有病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齡的保育豬剖檢可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以及淋巴結的廣泛腫大,肺出血、硬變(不能萎縮的橡皮肺橡)和花斑樣病變(斑駁狀到褐色),個別肺有化膿灶,病豬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豬有廣泛性多發性漿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纖維蛋白滲出,并造成粘連),有些肺部病變與豬支原體肺炎相類似,除肺部出現病變外,小部分病豬可見肝腫大出血、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有出血點,部分豬出現末端紫色。1~3周發病的哺乳仔豬剖檢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 四、 防控的新對策 豬呼吸障礙綜合征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在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時應綜合考慮。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的關鍵是自繁自養,加強飼養管理,根據本場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和嚴格消毒制度。引種時要遵照嚴格的檢疫程序,從非疫區引入。只有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才能減少損失,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PRDC是許多病因混合或協同感染和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單一病原更困難,一種疾病的控制可影響其他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重點應放在容易控制的病原上。對PRDC的控制應采取綜合措施,即改善飼養管理、免疫接種、藥物防治等,其中管理因素對該病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1、正確診斷病因,確認豬場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種類和發生規律 在呼吸道綜合征眾多而復雜的情況下,正確的診斷是預防和控制此類疾病的首要任務,查明病因是對病施治的前提。必須根據疫病流行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病原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做出病因判斷。這樣才能找出疫病發生規律、疫病的種類、分清主次,提出針對性強的防控措施。常見的問題是實驗室病原檢測與現場疫情調查脫節,單純根據病原檢測結果常會誤斷病因。PRDC是混合感染而發生的,僅細菌方面就可分離出若干種,如哈獸研等單位,曾對豬呼吸道病的細菌性病原進行了分離鑒定,結果從肺臟和鼻腔分離到7種細菌,重要的是對所分離到的細菌沒能做出它確切致病性的鑒別,所以對PRDC混合感染的病原體哪種菌為主,哪種菌為次,難以認定,同時還有許多種病毒的參與,要分清主次更是難上加難。 2、全方位推進生物安全體系 眾所周知,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是傳染性疾病形成的三個要素。生物安全就是一種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飼養方式和管理在內的預防疾病發生的良好的生產體系。生物安全體系是嚴格的隔離、消毒和防疫,預防病原微生物進入豬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豬場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層屏障,使豬只生長處于最佳狀態。因此,做好養豬生產全過程的飼養管理,全方位推進生物安全措施,預防豬呼吸道綜合征和其他疾病的發生。 3、降低或避免豬群的應激因素發生 要保證豬只健康生長,豬群整體有好的健康水平,豬群必須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保持豬舍的干燥、清潔、衛生;豬舍、用具及環境定期消毒;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降低氨氣的濃度,以保證和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按照不同日齡豬只的要求,減少豬群的飼養密度,供給營養全價、均衡的飼料,以保證豬只生長發育的需要,使豬只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溫。實行養豬生產各個階段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從而減少或避免豬群間母豬與子代間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機會。減少不同日齡的豬只混群飼養。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以減少應激因素。 4、做好預防免疫接種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根據呼吸道綜合征的流行種類和流行特征、豬只的日齡、母源抗體水平而定,并根據監測的結果隨時調整免疫程序。對豬場現行的免疫程序進行分析,按照疾病的危害程度排列出本豬場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然后確定疫苗種類、劑型及免疫劑量、次數和時間等,對豬場危害不嚴重或不必要的或現有疫苗防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可以考慮不免疫或少免疫。 5、建立科學、合理的藥物預防、治療方案 針對目前呼吸道綜合癥發生的種類和流行特點,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預防用藥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選用一定的抗菌素和劑量的組合,在母豬產仔前后、哺乳仔豬、仔培豬、育肥豬4個階段,以及轉群時使用,以預防豬群外源性和內源性細菌繼發感染。 藥物防治:切斷疾病傳播環節,在以下四個階段用藥: (1)執行“后備母豬管理程序”,凈化其體內病原體。(利用“后備母豬群管理程序”指導后備母豬的換代:后備母豬是豬場的未來,應該依照后備母豬的引進、隔離等程序及時接種疫苗、藥物驅蟲和催情工作,最終使后備母豬的健康狀況達到標準). (2)哺乳料中添加藥物,切斷從母豬到仔豬的垂直傳播和寄養造成的產房內水平傳播。 (3)在斷奶仔豬母源抗體降低時,切斷不同來源的斷奶仔豬混群飼養發生的水平傳播。 (4)在13~15周齡及18~22周齡,切斷生長育成豬疾病的發生。 當PRDC暴發時: (1)飼料添加高于正常劑量30%的敏感藥物。 (2)也可通過飲水給藥。 (3)病豬注射抗生素3~5天。 (4)對癥治療,如懷孕和哺乳母豬發病,應及時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并添加抗生素、解熱藥物。 策略性用藥:如懷孕母豬料、哺乳母豬料、斷奶仔豬料定期添加敏感藥物。 間隔用藥:如呼吸道病較嚴重,應以一定的間隔短期治療量用藥。 常用的藥物有支原凈、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泰樂菌素、泰妙菌素、土霉素、四環素、鹽酸多西環素、金霉素、氟哌酸、頭孢噻夫納、阿莫西林、碘胺、恩諾沙星等藥物,各豬場可根據本場情況,選用單一或聯合用藥,制定本場的預防保健用藥計劃和治療計劃。 6、做好豬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凈化 呼吸道綜合征是對所有養豬場威脅很大的傳染病,使用優質高效的疫苗、采用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免疫效果的監測、對豬群隱性攜帶強毒的檢測和淘汰,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應是防控豬呼吸道綜合征的重要措施。 本文內容由 回空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