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消毒的細節 下面與大家討論常見的消毒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和應對措施: 1、 產房仔豬鋪板的消毒:產房保溫箱一般使用木制墊板,因木質比較軟,而且有縫隙,一般的清、沖消毒往往做不徹底,因為病原可能已經鉆入疏松的木板里面;所以我們建議對木板的消毒采用浸泡消毒的方式;在豬場里建一個與木板面積相應的浸泡池,木板在沖洗干凈后,放入5%的火堿液中浸泡半小時以上,讓火堿水滲入到木板里面,可以將里面的病原殺死。 2、 產房、保育鑄鐵板縫隙的消毒:許多產房和保育舍,采用鑄鐵漏縫地板;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是板與板之間的縫隙很難沖洗干凈,普通的沖洗不徹底;需要將板掀起來,沖洗干凈后再放好。但這樣做,一者加大員工工作量;二者,如果工作時不注意,很容易把人從床上掉下來,使操作人員望而生畏。我認為,盡管會增加工作量,也可能會使員工受傷,但如果不堅決執行,也就相當于消毒不徹底;我們都聽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消毒不徹底與不消毒的差別只是量的問題,而性質是一樣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提高工資待遇的辦法來刺激員工積極性,也可以在豬場專門安排清理沖洗人員,這一問題也就相應解決了。 3、 進場人員的消毒:進場人員的消毒是防止疾病入場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從其它場返回的人員、與其它豬場人員接觸過的人員、外來的參觀學習人員、新招來的職工等,這些人因與其它豬場人員接觸,難免身上帶有其它場的病原;平時的消毒措施,不管是紫外線燈照射,還是身上噴霧,都不可能把衣服里邊的病原殺死。所以針對進場人員,最好的辦法是更換衣服,并洗澡;需要在場里工作的人員,則要將衣物進行熏蒸消毒,這樣的消毒才是最徹底的。 4、 售豬人員的消毒:售豬人員在售豬過程中,難免與拉豬車接觸,如果售豬結束后直接進豬舍工作,就有將病原帶進豬舍的可能,冬季大面積的口蹄疫和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與售豬車有直接關系,不能不引起重視。以下措施可供參考:(1)把磅秤作為隔離帶,場內人員把豬趕上磅秤,稱好后,交給收豬人員負責趕上車;這一措施已在多數豬場采用,收豬人員已經接受;(2)明確分工,在磅秤附近趕豬或過稱的人員固定,只在該區域活動,其它人員只負責從豬舍趕到磅秤,不與收豬人員接觸;(3)有專用售豬衣服和鞋,售豬時,參與售豬的每個飼養員都更換售豬用衣服和鞋,售豬結束后清洗消毒后待用;飼養人員仍穿原工作服和鞋進舍工作;(4)售豬結束后,馬上派專人對售豬場地進行徹底清洗消毒;(5)平時將售豬區域變成隔離區,一般人員不得進入;(6)嚴格執行上述規定,任何人不得違犯,否則嚴肅處理。許多老板考慮到上面的措施,既增加費用,又太煩瑣,不愿實施;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如果五年時間內少發生一次因售豬帶來的病如口蹄疫或傳染性胃腸炎,少損失的錢足以把上面的工作做幾十遍。我們算過,一個萬頭豬場,如果發生傳染性胃腸炎,即使不造成死亡,單純浪費一周的飼料,費用就可達到十萬元以上。(一天7噸料,七天49噸料,每噸2500元,合計122500元。) 5、 玉米的消毒:如果我們在秋冬季看到玉米在大路上晾酒,各種車輛從旁邊過,如果有拉豬車甚至是拉死豬的車,車上不慎掉下一些東西,也可能這些東西里面含有病原;而我們收購的玉米往往不去雜,現購現用,可能會把里面的病原直接讓豬吃進肚子里;“病從口入”成了現實。如果說對進場玉米進行消毒很不現實,但我們可以采用有效的辦法減輕危害,如將購進的玉米進行過風或過篩去雜,因即使有病原一般也是在雜質里面;二是把玉米存放一階段后使用,病原脫離了生存條件后,也會很快死亡;這兩種措施并不復雜,大多豬場都可以采用。 6、蚊子的消毒:蚊子的危害大家都清楚,夏季常發病如附紅細胞體病和乙型腦炎,主要是蚊子傳播的;蚊子傳播疾病是用它的針頭,我們在強調一豬一個針頭的時候,卻無法對蚊子的針頭消毒,唯一的辦法是使場內沒有蚊子,消滅蚊子是最好的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