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養豬 豬病防治 豬病診斷 查看內容

    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的鑒別診斷

    簡介
    本病主要發生于豬。不同年齡的豬都能感染,但以3-12個月齡的“架子豬”發病率最高。除豬以外,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畜、家禽以及一些鳥類及魚。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

      本病主要發生于豬。不同年齡的豬都能感染,但以3-12個月齡的“架子豬”發病率最高。除豬以外,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畜、家禽以及一些鳥類及魚。人也可以感染發病,俗稱為“類丹毒”病,從事畜牧、獸醫、飼養、屠宰、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漁業等工作人員發生較多的職業性疾病。豬丹毒桿菌一般通過損傷的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中引起發病。也可通過食肉感染,如食用帶有豬丹毒桿菌而未經徹底滅菌的臘味、香腸、火腿、鹽腌肉和未熟透的大塊肉,烹調中生熟肉交叉感染等。因此,豬丹毒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一、活豬的檢疫鑒別

      本病在臨床上分為三種:急性病例呈敗血變化;亞急性病例在皮膚上呈現疹塊;慢性病例呈疣性心內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

      急性敗血型病例:

      個別病例不表現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多數病例的癥狀為體溫升高達42-43度。稽留、虛弱、不愿走動、有時嘔吐、結膜充血,糞便干硬呈粟狀,附有黏液,后期出現下痢。嚴重的呼吸增快,黏膜發紺。部分病豬皮膚發生潮紅,繼而發紫,以耳、頸、背等部位較多見,指壓褪色,指去復原,病程為3-4天,不死轉為疹塊型和慢性型。

      哺乳仔豬、剛斷乳的小豬,一般突然發病,表現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死,病情多數不超過1天。

      亞急性疹塊型:其特征是皮膚表現出疹塊。病初少食,口渴,便秘,有時惡心嘔吐,體溫升高至41度以上,通常發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膚發生疹塊,呈方塊形,菱形,偶呈圓形,稍突于皮膚表面。初期疹塊充血,指壓褪色,后期瘀血,紫藍色,壓之不褪。疹塊發生后,體溫開始下降,病勢減輕。若病勢嚴重的或久治不愈的,則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膚壞死,久而變成革樣痂皮。注意這些疹塊容易被黑毛豬的顏色所掩蓋,檢疫時須用手觸摸體表,注意有否隆起的區域。

      慢性型:一般由上述兩型轉變而來,病豬消瘦,貧血衰弱,四肢關節,特別是腕關節、跗關節因發炎腫脹,故步態強拘,跛行或臥地不起;伴發心內膜炎時,聽診心臟有雜音,心律不齊,迫使運動則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后期部分病豬可能出現四肢脬腫。另外,有的病豬皮膚成片壞死,變為黑色而脫落。整個耳殼或尾部,甚至蹄殼也可因壞死而脫落。

      檢疫中對本病的提示警惕癥狀:

      1、急性型:體溫高達42度以上,呈稽留熱,在耳、腹及腿內側的皮膚出現紅斑,紅斑的大小和形狀不一,指壓褪色,指去復原。

      2、亞急性型:在頸、肩、胸、腹、背及四肢等處皮膚出現疹塊,疹塊比周圍正常皮膚略隆起,有明顯的界限,大小不等,多呈方形、棱形、不規則形、圓形;疹塊的色澤最初為蒼白色,以后變為鮮紅或紫色或邊緣白色,觸摸時比正常皮膚硬些。

      3、慢性型:四肢關節,特別是腕關節、跗關節常發生漿液性纖維性關節炎;發生疣狀心內膜炎時。聽診有心臟雜音,有的皮膚成片壞死而脫落,也有整個耳殼或尾巴全部脫落的。

      二、宰后對本病的檢疫鑒別

      1、急性型

      其特征是除具有一般敗血癥的病理變化外,同時皮膚還出現丹毒性紅斑,各天然孔黏膜瘀血,鼻、唇、耳及腿內側等處皮膚和可視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紅色,全身淋巴結發紅腫大,切面多汁,呈漿液性出血性炎癥;肝充血;心內膜小點狀出血;肺充血,水腫;脾臟充血顯著腫大,呈櫻紅色。被膜緊張,邊緣鈍圓,質地柔軟,切面隆起,特別在脾頭和脾尾的切面,脾白髓和小梁結構模糊,用刀背可刮下多量脾髓,變換切面角度,在明暗交替的瞬間,可發現比原有脾切面顏色為深的呈暗紅色或紫紅色,邊緣較整齊的小圓圈,其中心脾白髓,稱為“白髓周圍紅暈”.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胃底及幽門部尤其重要,黏膜發生彌漫性出血,十二指腸及空腸前部發生出血性炎癥。眼觀腎腫大、柔軟,在表面和切面常見針尖大或粟粒大的出血點。整個腎呈彌漫性暗紅色,俗稱“大紅腎”.

      2、疹塊型 皮膚的疹塊與生前無明顯變化。

      3、慢性型

      關節炎,關節腫大,有多量漿液性纖維性滲出液,黏稠或帶紅色。心內膜炎,在二尖瓣膜上有潰瘍性或椰菜花樣疣狀贅生物。

      1、豬瘟與豬丹毒的區別

      檢疫檢驗中對該病的警示性病變:胃和十二指腸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全身淋巴結腫脹,呈彌漫性紫紅色腎濁腫,暗紅色伴發點狀出血;脾腫大,櫻紅色,切面脾白髓周圍有顏色深于隨的圓形紅暈,皮膚出現典型疹塊,疣性心內膜炎,多發性關節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12下一頁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1

    支持

    超贊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jie703 2011-2-24 14:52
    好資料  謝樓主了
    引用 shijiancun 2011-2-24 14:54
    資料不錯,學習了
    引用 koko_zhang 2011-2-24 20:20
    謝謝樓主了
    引用 找平衡 2011-2-25 06:59
    好資料,謝謝樓主了。。。。。
    引用 lcqbj2008 2011-2-26 09:33
    謝謝樓主,學些

    查看全部評論(5)

    最新文章

    精彩專題

    論壇推薦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1: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新龙县| 辽阳市| 慈利县| 油尖旺区| 石城县| 淮阳县| 桐城市| 洛浦县| 乐亭县| 朔州市| 福建省| 东源县| 平果县| 柏乡县| 贺兰县| 万荣县| 北海市| 平利县| 彰化县| 南皮县| 大田县| 枣阳市| 昌都县| 云龙县| 什邡市| 嘉鱼县| 通城县| 长沙市| 家居| 丁青县| 福建省| 阜新市| 龙川县| 安陆市| 青川县| 子长县| 思茅市| 抚宁县| 贡山|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