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低,是養蝦的一個難題。海口市美蘭區發揮溫棚養殖的優勢,反季節對蝦養殖試點示范工作在演豐鎮獲得成功,農民通過溫棚進行反季節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目前生長良好,部分已經上市銷售。 演豐試點千畝溫棚反季節對蝦養殖 在演豐鎮山尾村委會溫棚南美白對蝦養殖場,記者看到40多畝的蝦塘上面覆蓋兩三層白色的塑料薄膜,雖然棚外的溫度不到20度,但是棚內卻熱烘烘的,溫度達到24度。這個養殖場是演豐鎮汕尾村農民林芳運和陳長平共同投資建設的,已經投苗養殖60多天,目前對蝦生長良好,再過45天左右,反季節對蝦就可以上市了。 據了解,對蝦養殖的最佳溫度是28到32度,如果水溫過低,對蝦就不吃料進而影響生長,所以海南冬季養蝦比較難。而利用薄膜制作成的溫棚,水溫一般都能保持在22度左右,適合反季節對蝦養殖。正在現場忙碌的陳長平說,在寒冷的天氣里,溫棚養蝦就像大棚種菜一樣,優勢就非常明顯,對蝦的生長周期和產量跟平時的養殖都相差不多。 演豐鎮負責人說,該鎮共有蝦塘6700多畝,是全市對蝦養殖大鎮。為了推廣冬季對蝦養殖,美蘭區在演豐鎮進行溫棚反季節對蝦試點工作,推廣1000畝反季節對蝦養殖。目前進行溫棚反季節養殖對蝦的有600多畝,還有300多畝正在進行之中。 溫棚對蝦養殖利潤空間大 演豐鎮濱海村委會養殖專業戶李江是溫棚養殖的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李江養殖對蝦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以前冬天他是不敢養蝦的,因為天氣條件不適合養殖導致最終敗北。4年前,他通過學習逐步摸索到了溫棚養殖的技術和經驗,并進行小規模試養。去年冬季,他把50多蝦塘全部進行溫棚養殖獲得成功,今年干脆把溫棚養殖的面積擴大到80多畝。 李江說,雖然溫棚養殖有一定風險,但是風險和利潤是成正比的。因為溫棚養殖的對蝦是反季節的,市場銷售價格非常好,夏季養殖的正常市價是10-12元一斤,而反季節養殖出來的對蝦卻可以賣到17-18元一斤,純利潤是往往夏季養殖的一倍以上。去年,他利用溫棚養殖的2.8畝蝦塘就賣出了50多萬元的高效益。 政府扶持溫棚養殖 去年洪災中,演豐鎮漁業損失兩千多萬,部分蝦農血本無歸。為了幫助蝦農發展生產,美蘭區政府在演豐鎮進行溫棚養殖試點工作,發動蝦農進行溫棚反季節對蝦養殖,蝦農每養殖一畝溫棚對蝦,市政府給予溫棚補貼1500元。山尾村委會養蝦專業戶林芳運對記者說,雖然不少蝦農對溫棚養殖還是心存疑慮,不敢放手去養殖,但是溫棚養殖的利潤空間非常大,還有政府的扶持資金,他有信心把溫棚對蝦養殖繼續做下去。 美蘭區海洋和漁業局主任科員李志明說,溫棚反季節對蝦養殖每畝成本增加4000元左右。除了政府補貼的每畝1500元以外,他們發動蝦農自籌資金改造建設蝦塘,目前全鎮已經投入資金400萬元進行溫棚養殖。由于大多數蝦農以前沒有進行過溫棚養殖,區海洋和漁業局多次組織水產專家到現場辦班,給蝦農傳授對蝦防寒防凍、溫棚養殖的有關知識和技術要點,進一步增強了蝦農溫棚養殖的信心。 海口美蘭區政府補助150萬元助蝦農成功養殖冬棚蝦 “最早的蝦塘再過十多天就可收獲上市了!”22日上午9時許,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的蝦農李江說,有了政府扶持蝦農開展溫棚養殖的好政策,對蝦養殖一定會有好收成的。 站在演海村委會田埂邊上,只見數十口高位蝦塘一個挨著一個,蝦塘上面覆蓋著塑料薄膜,一片片白花花的薄膜就像一把把傘,撐開在地里。“這就是蝦塘的溫棚。”李江介紹,在寒冷的冬天,塘內的水溫會迅速下降,對蝦會因激烈溫差變化而應激發病,導致產量無法得到保證,“而溫棚可以解決防寒問題”。 去年10月的強降雨,給美蘭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損失。為了扶持蝦農災后盡快恢復生產,美蘭區決定從資金與技術上扶持蝦農的養殖生產。“政府決定投入補助資金150萬元,發動蝦農自籌資金250萬元,在演豐鎮改造建設1000畝冬季溫棚對蝦養殖示范點。”美蘭區海洋和漁業局李志明主任說,美蘭區邀請了省、市防寒防凍養殖專家,深入農村,對蝦農進行技術培訓,鼓勵蝦農大膽試點溫棚養蝦模式。 從去年11月份開始,演豐鎮眾多高位蝦農開始“試水”,紛紛搭起溫棚養蝦。演豐鎮政府辦的王式波說:“溫棚的蝦價好、利厚,養的人越來越多。溫棚養蝦模式目前已在全鎮陸續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