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主創新之路,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江蘇牧羊集團總裁范天銘說。 創新,成就強大與IT、汽車等行業相比,農用機械制造業往往被貼上“技術含量低”的標簽。而事實上,我國行業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飼料機械領域為例,在行業整體水平上,除廠房以外,在設備條件、加工精度、工裝水平等方面,與國外第一陣營品牌相比,都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比如,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飼料加工機械,生產率都不是很高,如國產膨化機最大產量為3-5t/h,與國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單機設備自動化及成套設備自動控制程序等差距則更大。 在此環境下,作為國內行業的龍頭,牧羊集團從成立之初,便在技術研發上投注了大量精力。 從1996年牧羊正式組建集團起,牧羊先后與無錫糧科院、武漢糧科院、江南大學、中國農大等單位建立和升級了合作關系,不斷做強主打業務。 2002年,牧羊在“國退民進”完成之后,更是加大了自主研發力度,在飼料機械的前端和后端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數十項重大技術創新,完全改變了技術依賴和模仿國外的歷史。 牧羊集團首先在產品上“主動創新”,成立專門的“創新辦公室”,負責收集員工的創新思想和“異想天開”的金點子,采納并取得經濟效益,則給予相應獎勵。事實證明,這一方法效果明顯,僅在半年的時間內,“創新辦”就開出數額不菲的獎勵基金。 此外,牧羊人還投入巨資研發新品,每年都拿出2000多萬元用于新產品的研發投入。目前,牧羊集團擁有產品體系800多種產品,專利技術400多項,申請國外專利5件。其中“混合王”雙層高效混合機獲得中國飼料科技重大進步與應用獎,“超越”微粉碎機等三個產品通過省級科技鑒定,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另一方面,牧羊集團要求產品設計緊貼市場需求。 以前在牧羊產品研發部門,誰設計的圖紙越多,就能得到更多回報,研發人員與市場絕緣,產品無法順應時代需求。發現問題后,集團立即采取“趕”研發人員到客戶門上方法,及時聽取客戶意見,并對產品進行針對性的改良和創造,牧羊產品因此更受市場歡迎。 比如最新問世的SZLH720 250,就是市場需求的產物。 當前,顆粒狀飼料生產廠家日趨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大產量畜禽料制粒線的需求增長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