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統計,傳統畜禽養殖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8%,按等量二氧化碳測量超過全球交通運輸業排放量,位居第二;其中氧化亞氮和甲烷兩種氣體占總量的50%~80%,而此兩者的增溫效率分別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和21倍。 集約化豬場年排泄量達3.2億噸 國家環保部公布的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畜禽糞便總產生量高達2.43億噸,尿液產生量達1.63億噸,已成為農業污染源最大之一,被列至榜首。同時,全國一年畜牧養殖業的廢水排放量超過100億噸,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排放量的總和。 據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處長、中國沼氣學會秘書長李景明介紹,以養豬為例,一頭出欄豬一生排泄量約1.1噸,一頭母豬一年排泄量約4噸,我國年出欄豬約6億頭,存欄母豬4500萬頭,其中規模養殖約占42%,則集約化豬場每年集中排泄量高達3.2億噸。這些排泄物如果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會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告訴記者,牛糞牛尿廢水廢渣的處理過程也產生許多碳排放,一頭成年奶牛一天約排尿20公斤,牛糞25公斤,一條牛的碳排放量相當于20個人的碳排放量,因此目前牛場正在著力走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的道路。一方面將牛糞尿水經微生物發酵后轉化為有機肥,用以回田種植牧草,另一方面還可以實行生化處理,如沼化后發電,產生的沼液、沼渣等副產品經過稀釋后還可用于養魚。 李景明舉例稱,福建泉州的第一個豬場每天產生的豬糞豬尿經固液分離后,進入半球體發酵儲存,和常見的混凝土地埋式沼氣池相比,節能效果更好,每天能發電500-800千瓦,完全能滿足飼料廠和保溫箱的用電需求。“但進行豬糞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需要引進糞的干濕分離機,一臺就要耗資15萬元,對中小企業或養殖戶來說成本還是太高,問題的關鍵其實是控制豬糞尿的排放量。” 記者了解到,目前飼養專家嘗試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或加糖渣、甜菜渣、大蒜粉,以此控制糞尿中的甲烷排放。廣東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陳生告訴記者,在其養殖場,用一種乳酸菌喂豬,使得排放出的污染減少70-80%。 發酵床實現零污染無臭味 “傳統的沼氣池將生物能變為熱能,現在幾乎所有的養殖場都已實現了,不算最先進的模式。”陳生向記者表示,低碳最終必然以技術為導向,其當下實踐的是零污染的發酵床技術。用木屑或秸稈鋪在發酵床上面,再利用細菌化解糞便,即使身處豬場也聞不到任何味道,可在明年大部分實現無污染排放。“發酵床經過一年之后還可用到種植中,到目前為止在養殖業堪稱最為友好的模式。” 據陳生介紹,但由于發酵床用木屑等墊床,且人工費用偏高,總體成本可能增加約5%。其表示,目前采取新技術舉措還純是考慮社會效應和環境變好,尚做不到低成本,但將來有這種大勢。“使用新技術后,一方面飼料量有所減少,同時發酵床分解出的微小顆粒,豬在吃了以后,可促進消化,整體會增加投入產出比。” 記者了解到,這種發酵床模式也開始在養雞上實踐。因為不同動物排放的糞便不同,需要的發酵微生物也不同,南京市農委就培養出適合江南雞舍環境的微生物群,如今,南京有3萬只雞住上了發酵生態床。 本文來源:博亞和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