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由于CPI指數逐月上漲,同時人民幣已經連續八個工作日上漲,被業內人士形容為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從而加大了普通公眾的生活壓力,物價上漲因素已經波及到方方面面,影響到越來越多人的生活,而這也讓更多的人不得不考慮生活成本壓力。可是在諸多生活成本中,奶粉價格尤其引人關注,因為事關嬰幼兒的健康營養,許多年輕父母們面對長期高位運行的奶粉價格,既是愁眉不展又不得不接受。而由于裸購風潮的興趣,現在我友商城的嬰幼用品大幅降價,這其中也包括了奶粉的價格,從而讓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喜出望外,紛紛擁入我友商城,令裸購成為今冬嬰幼市場的關鍵詞匯。 母嬰用品:不降價底氣從何而來 近日,家樂福在鄭州、福建等地對飛鶴、伊利等品牌的1階段奶粉進行降價或買贈促銷,衛生部嚴令禁止。衛生部《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明文規定,經營者禁止對6月齡之內嬰兒的母乳代用品進行促銷。 “不得促銷母乳代用品”是衛生部1995年的規定,出臺的目的是“保護嬰兒健康,提倡母乳喂養”。這條規定如果當時還有用的話,現在來看有些莫名其妙:難道“不促銷”就能“保護嬰兒健康”,那為何還會出現三氯氰胺事件?難道“不促銷”就能提升“母乳喂養”的比例,有多少媽媽會因奶粉不促銷而放棄購買? 毫不客氣的說,嬰幼兒奶粉之所以比較貴,這條規定“貢獻”不少,不讓促銷,商家只管漲價,整個行業在政策作用下一致看漲;而終端賣場怕觸“紅線”也沒法促銷,反正同一層次的終端零售價格都是統一的,大家一起賺。誰膽敢降價促銷,擾亂“市場秩序”,自會有管理部門“收拾”。 我友裸購:或推動嬰幼奶粉價格大降 而現在由于裸購風潮范圍越來越廣泛,從而帶動許多行業的相關商品價格下降,而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奶粉價格,畢竟事關千家萬戶的基本民生需求,因此奶粉價格的波動,都在牽動著公眾的神經系統。 而裸購的出現,成為奶粉價格改變的契機。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裸購本身具備的積分制優勢,不僅能帶動奶粉銷量走旺,同時還能讓其他相關商品也長期向好,從而推動長期持續消費行為的更高機率發生,真正讓奶粉價格回落至公眾的心理預期范圍內,真正造福于普通公眾民生。 本文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