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需提防冬棚蝦偷死 應及時處理濁水,注意培養藻相 今冬的天氣反復多變,給冬棚蝦造成不小的損失。近期有技術人士提出,冬棚蝦死亡很多是由弧菌引起的,鑒于冬棚內水體環境差,難處理,養殖戶應加強預防工作。 據了解,今年冬棚蝦偷死大部分呈現這樣的癥狀:空腸、空胃,鰓部、足部發黃,胃部肌肉發白,部分肝臟伴有出血點。珠海斗門的養殖戶劉小龍反映,近日死蝦不斷,少則平均每天死2-3斤,多時甚至達到10幾斤。 冬天“姍姍來遲”,11月氣溫還出現過30℃,冬棚內中午甚至可以達到40℃的高溫。當時,大多數人認為死蝦是因冬棚內溫度太高所致。而正大水產(珠海)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張仁端提出,高溫只是對蝦發病的一個誘因,真正引起對蝦發病的是副溶血弧菌。當養殖水的水體平衡遭破壞,而水體底部的有機質濃度達到了這種弧菌的臨界反應條件時,弧菌的菌體會裂解而產生內毒素,從而引起病害。 高溫容易造成水體中的氧氣減少。養殖水體的溶氧主要源于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而產生,冬棚覆蓋下,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產生的氧氣減少,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再加上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殘餌、對蝦糞便等,些弧菌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溫床。 張仁端認為,在冬棚蝦養殖過程中,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是預防病害的最有效手段。據他觀察,如果水體環境差,這種偷死現象幾乎是每30天就會出現一次,最好先提前做好調水和改底,可使用一些菌類產品,既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滋生,又可以分解塘底有機廢物,但要少量多次使用,避免過量而導致池塘底部溶氧不足。 冬棚蝦養殖水質不穩定,冬棚內光合作用弱,肥水難,藻類少,藻相不平衡,容易出現濁水的情況。一般蝦塘出現濁水時,應采取漸進的方法進行調養,不宜過分的因急求快,否則會容易導致蝦的應激反應。為防止濁水的情況,養殖戶劉小龍采取的方法是在養殖水體中注入經蓄水池消毒了的新水。每天注入新水30cm左右,一方面可以起到調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給水體中帶來新的藻種。 另外,還有技術人員表示,養戶還可以使用凈水型底改產品,將導致塘水渾濁的雜質吸附沉到塘底,視塘水的肥沃程度適度追肥及引進藻相好的塘水,讓藻類快速繁殖,之后在適度少量補充肥料,這樣也可保持穩定的水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