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奶粉愛心誠信聯盟”在京成立。對這個聯盟,社會各界寄予厚望,但同時也擔心聯盟究竟能走多遠,能否拯救國內奶粉企業。 從2004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以來,中國民族奶粉業爆出了“三聚氰胺”、“性早熟”、“陷害門”等惡性事件,奶粉安全問題已經從質量誠信延伸到道德誠信,有的甚至突破了法律底線,中國民族奶粉業的質量安全與社會責任備受業界質疑。這不僅重創了中國整個乳品業,也使消費者的信心遭受了巨大打擊。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魏克佳表示,聯盟倡議中國奶粉企業愛心誠信,自覺堅守誠信責任,意義重大。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也認為,整個乳品行業缺乏誠信體系,“中國奶粉愛心誠信聯盟”的成立起碼打破了僵局。 “作為聯盟成員,響應聯盟倡議承擔起企業應有社會責任,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是道德,而道德的核心是誠信,誠信的落腳點是自律。民族乳品業要積極探索自律機制,強化自律手段。”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表示,打造乳品市場的一片凈土,還需要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2006年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聯盟,但中國的奶粉安全事件還是頻頻發生。如果此次仍然是搞形式主義,乳品企業響應一下就完事了,聯盟就不會有多大作為。而且,如果參加聯盟的企業僅僅是想獲得廣告效應的話,問題就更嚴重了。因此對于“中國奶粉愛心誠信聯盟”的發展前景,還要看具體的實施情況。 據記者了解,“中國奶粉愛心誠心聯盟”曾向全國20余家乳品企業發出加入聯盟的邀請,僅得到4家企業響應。飛鶴乳業品牌發展總監阿小金也證實,盡管“廣發英雄帖,卻應者寥寥”。有些企業擔心加入聯盟成為大眾的關注焦點,害怕掀起舊傷疤。 王丁棉表示,企業既然加入聯盟就要遵循聯盟的要求,聯盟要真正走下去,需要整個乳品行業的齊心協力。需要中國民族企業腳踏實地去做好產品,保障質量,講求誠信道德,以掙回消費者的信心和民族品牌的信譽。 本文來源:博亞和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