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雞企業的應對之道 在產能過剩的環境下,黃羽肉雞企業該如何應對并延續目前利好行情呢? 1.1不要滿負荷或超負荷生產,待市場發展后再適當擴產 近兩年的土雞市場低迷主要是產量過大造成的,社會的產能在2006和2007年處于高峰,2008和2009年的產量沒有多大的增長,但市場需求明顯萎縮了。2010年春節后,不少養雞企業、行業協會、農業相關媒休強烈呼吁控制養雞規模,減少土雞產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產量逐步減少,2010年6月份雞價開始回升,7、8月份迎來了歷史上在這個時段難以見到的好行情。然而,市場消費仍未恢復2007和2008年的正常水平,因此,各養殖企業不可盲目增加產量。下階段養雞企業的方向應該是想方設法挖掘市場的潛在需求,培育潛在市場,而不是增加產量,即使有發展潛能的企業也應適當控制產量。 1.2苦練內功,走產品差異化、品牌化道路,開發非常規市場和新的銷售渠道 目前農產品銷售呈現新的特點:銷售渠道向終端化發展,終端客戶對市場消費的影響力在逐步擴大;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和更注重產品的品質;消費者對產品的品牌需求愿望越來越強烈。 因此,企業除了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外,還要打品牌、走產品差異化的道路,如:增加特色品種和生產不同規格的產品,滿足特殊市場的需求;探索新的銷售渠道,增加企業經營利潤。 1.3抵制低價拋售雞苗,維護行業的總體利益 控制產量,要從源頭做起。為什么要抵制低價拋售雞苗?低價雞苗投放到散戶等于增加社會的產量和降低散戶的養殖成本,降低了一體化養殖企業的競爭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提供資本給社會散養戶來和企業競爭。同時,土雞產量的增加必將導致行情低迷,最終造成行業的利益受損。因此,我們一體化的養殖企業和專業的種雞養殖企業要控制好雞苗的產量,寧可將過剩的雞苗處理掉也不要低價銷售,共同維護行業來之不易的好行情。 (——溫志芬 《產能過剩環境下,黃羽肉雞企業的出路探析》) 2育種的應對之道 陳寬維建議,黃羽肉雞育種應確定以企業為主體的基本策略,培植國家級黃雞育種核心企業。并且在此過程中,需要制定黃羽肉雞育種技術標準。 全球糧價上漲帶來了養雞成本高的現狀,他提出:低生產成本品系的培育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矮腳、高繁殖率和低脂。 3養殖場的應對之道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陳建平、朱新飛、俞亞波認為:從我國目前的飼養情況來看,黃羽肉雞養殖不適合發展飼養場很大以及飼養量很大的雞場,也不適宜發展小區域多批次的養殖,應該是適度規模的標準化飼養。同時養殖企業要有專門的飼養后備青年雞的養殖場,有專門養殖產蛋雞的養殖場。這樣不僅有利于養殖的專門化,還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將疾病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趙衛平提出,黃羽肉雞體形、外貌、生長速度表現出差異,因而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對黃羽肉雞進行分類管理與指導。如根據不同類型的黃羽肉雞(快速、中速、優質型)的生長發育規律科學地劃分生長階段,再分類型、分階段地開展黃羽肉雞最適合營養需要量的研究,以制訂黃羽肉雞飼養標準;同時要制定國內黃羽肉雞生產技術規則體系,這樣既便于飼料企業組織生產,又利于規范黃羽肉雞生產者飼養管理技術,從而充分發揮黃羽肉雞的生產性能,提高飼養效益。 4產品深加工的應對之道 趙衛平認為,肉雞深加工每進一步,產品價值就增加20%~40%。黃羽肉雞深加工的龍頭企業應充分利用黃羽肉雞的皮薄骨細,肉質細嫩,肌肉脂肪適度,雞味濃,口感好等優點,借鑒引進快大型肉雞的深加工模式,將傳統的加工方法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加大黃羽肉雞產品的深加工,開發不同類型、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黃羽肉雞食品,比如要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制作方便、攜帶方便、儲存方便的食品將更加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我國“三低一高”(低脂肪、低鹽、低糖、高蛋白)肉制品的開發已納入了國家食品營養發展《綱要》。同時,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食品和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的飲食口味的需要的食品將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來源:北方牧業報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poul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