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水產 水產快訊 國內水產 查看內容

    第一屆全國石斑魚類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隆重召開

    2010-12-22 09:51| 發布者: feifei8526| 查看: 904| 評論: 1|來自: 水產前沿

    摘要: 石斑魚是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海水養殖的主要對象,其經濟價值巨大。自養殖興起至今,經過水產科技界和各地水產養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其苗種繁育與成魚養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化規模。

    n2010122208242375.jpg


      石斑魚是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海水養殖的主要對象,其經濟價值巨大。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養殖興起至今,經過水產科技界和各地水產養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其苗種繁育與成魚養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化規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斑魚類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如何做到節能減排、質量安全及高效低碳的養殖成為了產業未來持續發展壯大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中山大學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共同發起“第一屆全國石斑魚類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

      12月20日,為期兩天的“第一屆全國石斑魚類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在中山大學隆重召開。此次論壇活動的第一天多位產業知名學者和專家為大家帶來了涵蓋石斑魚遺傳育種、病害、營養等多個方面的學術報告盛宴;第二天各參會人員將移步惠州市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進行實地參觀考察。活動目的在于聚集全國水產學研各界同仁,廣泛開展溝通,以期解決目前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推動整個華南地區以及全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本次論壇主題為石斑魚類繁育與產業化可持續發展。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六個方面:第一,石斑魚類養殖產業化持續發展的途徑;第二,其苗種繁育與養殖基礎生物學;第三,營養需求與飼料配制;第四,病害防治;第五,健康養殖模式;第六,苗種繁育與健康養殖現場考察。

      20日上午,在何建國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學領導代表夏亮輝、農業部漁業局領導代表于秀娟、中國水科院領導代表崔國輝、雷霽霖院士及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良堯分別做了講話。隨后,林浩然院士致歡迎詞,此次石斑魚類產業論壇正式召開,學術報告正式開始。

      除麥康森院士和林浩然院士分別帶來了題為“低碳水產養殖的營養策略”及“石斑魚類養殖產業化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的精彩演講外,來自中山大學的劉曉春教授、田麗霞副教授、何建國教授、南海所研究員秦啟偉、海南大學的陳國華教授、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符書源及福建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王涵生等15位知名學者為大家做了內容豐富的報告。

      林浩然院士在報告介紹,我國石斑魚類養殖和其他海水養殖魚類一起是繼海藻、貝類和蝦類之后第四個海水養殖發展浪潮而興起的。上世紀70年代,只有石斑魚個別種類的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試驗,并有少許依靠天然苗種進行成魚養殖。到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福建、海南、廣東等地區陸續開展石斑魚類人工繁育苗種的生產性試驗,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一定規模的苗種生產。使石斑魚養殖的苗種來源不完全依靠天然采苗和境外進口。而直到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石斑魚類的生殖生長調控和人工苗種繁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為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而近幾年來,一些主養的石斑魚類,如斜帶石斑魚、點帶石斑魚、褐點石斑魚、鞍帶石斑魚等苗種規模化繁育和成魚養殖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林浩然以海南為例,目前,海南省石斑魚苗種已完全實現自給,并有少量出口。2009年,養殖產量達到6萬多噸,比2001年增長了3倍多;在養殖模式方面,也建立石斑魚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包括淺海網箱養殖,深海(離岸)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此外,林浩然還特別指出,和石斑魚類苗種繁育與健康養殖緊密聯系的石斑魚養殖基礎生物學研究和支撐技術亦取得顯著進展。

      林浩然認為,我國石斑魚類養殖漁業化持續發展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當前的石斑魚養殖產業和其他的海水魚類養殖產業一樣,其快速發展是以規模擴大的粗放式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為基礎,導致資源耗費和環境污染,亦制約了養殖產業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石斑魚養殖產業是新興的海水魚類養殖產業之一,養殖技術基礎較薄弱,養殖經驗還不夠成熟,產業結構尚待完善,養殖產業的整體水平尚需著力提升。 就此,林浩然提出,石斑魚養殖產業化持續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建設資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產品優質安全的現代漁業基本內涵為目標,改革和提升傳統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加快漁業增長方式轉變,改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提高產業鏈上的各項技術,建立石斑魚類現代水產養殖科技創新體系。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性科學技術和基本途徑,包括了苗種繁育、優良品種培育、人工配制飼料、病害防治、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體系以及加強石斑魚類養殖生物學基礎研究等六個方向的多方面工作。

      首先,苗種繁育需要完善苗種人工繁育技術,著力于提高苗種成活率和苗種質量;攻克一批優質石斑魚類(如青星九棘鱸、寶石石斑魚、駝背鱸等)的苗種人工繁育難題,以擴大石斑魚養殖產業化規模;合理組織石斑魚苗種生產結構,將親魚培育、苗種繁育、飼料生產、苗種大規模培育等生產環節進行社會化分工,造就一批苗種繁育技術水平高、苗種生產管理完善、質量檢驗嚴格的石斑魚類苗種生產龍頭企業,達到育苗技術與設施標準化,育苗品種多樣化,育苗數量規模化,育苗質量有保證,實現石斑魚類苗種生產健康有序發展。

      第二,建立石斑魚類種質資源分析和評價技術體系,開發利用優良性狀種質資源,篩選并獲得優良種群或優良性狀特異的分子標記;采用傳統育種技術(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雌核發育、多倍體育種等)和分子育種技術(標記篩選、基因克隆、遺傳圖譜、QTL定位等),培育出優質、高產、抗逆、抗病的石斑魚優良品種,逐步實現石斑魚類養殖良種化。

      第三,在完善石斑魚類主要養殖種類基礎營養要求參數和開發精準營養調控技術的基礎上,配制高效、優質、安全、環保的人工配制飼料,包括適合苗種開口的微顆粒飼料和促進親魚性腺發育成熟的專用飼料。

      第四,全面實施以藥物防治技術、免疫防治技術、生態防治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綜合病害防治技術;針對石斑魚類苗種的主要病毒病(神經壞死病毒病,彩虹病毒病等),建立高度靈敏的病毒檢測技術和防控措施,進而研制高效的特異性口服疫苗。

      第五,以建設可持續的高效、低碳、節能、生態環境友好的石斑魚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體系為目標,改革和提高池塘養殖模式和近岸淺海網箱養殖模式及其養殖技術,因地制宜的發展深海(離岸)網箱養殖模式和工廠化養殖模式及其養殖技術體系。

      第六,更加系統深入的了解石斑魚類的生殖、生長、發育、種質、遺傳、免疫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生命活動本質和規律性。而在隨后的報告中,報告嘉賓也就各個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現狀給參會者做了多個精彩報告。
      

    本文內容由 feifei8526 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401636839 2010-12-22 13:25
    !3::qinang:

    查看全部評論(1)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3:5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兴安县| 鹤庆县| 呼伦贝尔市| 仁布县| 浦县| 丰都县| 如东县| 缙云县| 噶尔县| 石景山区| 翁牛特旗| 靖安县| 汕尾市| 宝鸡市| 灵台县| 布拖县| 建阳市| 若尔盖县| 左权县| 广南县| 交城县| 广宗县| 察隅县| 府谷县| 天津市| 曲阳县| 拜泉县| 博乐市| 江油市| 商洛市| 盐源县| 社旗县| 伊金霍洛旗| 于田县| 西盟| 威海市| 确山县| 海南省| 盈江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