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書杰從海水中的筏式養殖上撈出一兜“成果”很興奮

威海市科學技術頒發的聘書
“看,僅9個月光景,這脈紅螺就長成了半斤多。”12月13日上午,在經區黃石圈海域的一艘舢板上,被業內人士譽為水產品人工育苗“土專家”的泊于鎮侯家村村民侯書杰從海水中的筏式養殖上撈出一兜“成果”興奮地告訴記者。據了解,這是他繼去年開發出海螺工廠化育苗后,首次成功施行的脈紅螺筏式養殖,該項技術成果在我市屬首例。
針對脈紅螺筏式養殖的成功,侯書杰向記者介紹了具體情況:眼下長到半斤多的脈紅螺是于今年2月份投的苗,當時苗體每斤約有100多頭。如今在9個月后,成活率達到96%以上,其中最大的重六七兩,最小的也有4兩左右,以現在的生長狀況外貿出口到韓國,肯定供不應求。據了解,現今市場上的收購價是每斤15元,待春節前后一般會達到每斤20元以上。
“此次筏式籠中養殖,籠中的扇貝可以做為脈紅螺餌料,屬于互補性養殖。”侯書杰該訴記者,日前由市政府市組織召開的海洋與漁業生產工作會議中,大力倡導海產品多營養層次的綜合養殖,而他成功施行的脈紅螺筏式養殖,正是響應了此項政策。從實驗來看,每100斤脈紅螺苗實施筏式籠中養殖,產量可達到3000斤以上。在現場的哈工大(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光玉表示,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顯示,這一科研成果已達到威海乃至國內脈紅螺養殖的領先水平。
了解中得知,侯書杰投資的威海日鑫水產科技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是專營水產養殖餌料和水產品人工育苗技術的公司。近年來,公司依靠科技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得知脈紅螺筏式養殖取得成功后,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董險峰專門給侯書杰發來賀信,稱贊此次成功將會給威海的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若該項科研成果能夠得以推廣,將會對全市此項品種的規模化生產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